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6的文章

電影:情書/Love Letter

圖片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情書(電影)   初次接觸岩井俊二導演的電影是高中時朋友介紹的 《青春電幻物語》(リリイ・シュシュのすべて;All About Lily Chou-Chou ),影片中精準的傳達了那時日本青年的問題,電影中有許多社會黑暗面的演出是強烈且殘酷的,導演卻能以一種乾淨憂鬱的手法,淡化了事件本身的劣性,更加清楚的帶出「人」本身的情感感受。   大學時為了瞭解日本電影,再度翻找了一些岩井俊二的電影,當時查到的資料敘述他「 以影像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著稱」,這是我再認同不過,也是我喜歡他的電影的原因。 -----------------------------------------------------------------------------------------   《情書》是岩井俊二第一部長篇電影,描述了一封原本該是寄向天堂的信,意外收到回信後,勾勒出了一段青春時無疾而終,並且影響著後來成人後另一段戀情的暗戀。   電影始於因登山意外而逝的男藤井樹的忌日,身為未婚妻的博子,事隔多年仍對未婚夫掛念不已,當翻閱到男藤井樹中學時的畢業紀念冊上登載著男藤井樹以前的住址,立刻抄寫在手臂上,即使知道那個住址今已不復存在,仍寄出一封本該毫無回音的信。 「籐井樹敬啟, 你好嗎?我很好!」    這封原是寄往天國的信,卻落到了一位同名同姓的女藤井樹手上,並且寄了回信給博子。在仍不清楚回信的對方到底是誰之前,博子浪漫的認為這是在天國的未婚夫回應她的思念所寄的回信;然而始終在博子身邊陪伴的秋葉沒辦法看著博子日日沉於這樣的美好幻想中,走不出對未婚夫的思念,揭開了這位回信的藤井樹,並非博子深愛的藤井樹,只是一位同名同姓的女生。    後來,秋葉和博子來到小樽女藤井樹家前,但博子沒有勇氣和她見面,離開前,只留下一封信寫下這場誤會的原因,但沒有提到男藤井樹在兩年前已經去世,反而說了不知道他現在在哪裡,只是偶爾會想起他。女藤井樹後來在回信中寫到:   「在我中學時,有位男同學和我同名同姓,或許你所找的藤井樹,大概是指他吧。 」 「 藤井さん? 」 這是女藤井樹和博子在電影中唯一相遇的場景。   後來博子回到男藤井樹的家中,翻閱那本畢業紀念冊找出了也叫作藤井樹的女孩的...

藝術三節志工日記:0828 - 2

圖片
節目類別:燈光雕塑裝置暨數位音像表演 節目名稱:墜落建設 演出地點:微遠虎山 演出團隊:緲思視嚼 演出簡介:(節自2016臺北藝穗節官網) 空間中的人、光結構,和聲音的關係    以地震帶來的天災為概念,在6米的結構中創造不存在的空間狀態與不穩定之數位音像體驗。邏輯排列的金屬結構如建物之原型骨架,依附的發光燈條定義結構的虛擬姿態,由中央的音像藝術家驅動。外部投射的光束進一步強(弱)化結構外貌,並媒合不同光質感的可能。 --------------------------------------------------------------------------------------------        我覺得以科技創造出的燈光裝置要作為一個完整演出的主體,其實是蠻大膽的嘗試。但科技也許能創造出不同於常態的實驗性高的作品,但同時也受限於科技需要各種配備與收訊,有它難以伸展的困境。   因為下雨的關係,搭建近六米高的裝置上的燈光無法做完整的收訊,為了調整裝置,這天七點的演出拖延到八點多才開始,不過八點原訂也是另一場的開始,所以志工只能一直站在戶外驗票、引導足足兩個小時。期間一直擔心觀眾會不會不對演出的延遲買單,雖然當時並沒有發生觀眾要求退票的情形,但後來收票選單、問卷以及看後來的評論,延遲開演仍是影響演出滿意度的重要因素。   因為裝置矗立在戶外場地,整整一個多小時都看著技術人員在架臺上調整線路和檢驗裝置是否完好,想必大大削減了觀眾的期待和驚喜感。演出的確很特別,但因為裝置近在眼前,受到不斷閃爍的燈光影響眼睛其實有點疲勞,在遠方看的效果也許會好一些。   不過現場控制的音樂倒是比較能讓我理解團隊創作的來源,但我從來沒有看這類光影的藝術創作,所以可能真的就沒辦法理解燈光設計的理念吧。   這場志工比較特別的是在前臺站到七點多,突然有三個警察騎車過來關注,說是有民眾報案說,他女兒那麼晚來這種偏僻的地方不知道在幹嘛,隔天還要上班,但又說女兒改名字不太清楚叫什麼。覺得挺怪的。(原本想說這民眾對兒女的控制慾可能有點強,但想想或許有什麼複雜的家庭因素還是別下定論好)   這是藝穗節的終場,等到九月九號臺北藝術節會接續上演。 ...

藝術三節志工日記:0828 - 1

圖片
圖片來源:玉米雞青少年劇團 臉書 節目類別:戲劇 節目名稱:殺蟲記 演出地點: 不鳥穀 For Good 演出團隊:玉米雞青少年劇團 演出簡介:(節自2016臺北藝穗節官網) 生存守則第一條:無感。 你沒有走出屋子的必要 你就坐在你的桌旁傾聽吧 甚至傾聽也不必,僅僅等待著就行 甚至等待也不必,保持完全的安靜和孤獨好了 這世界將會在你面前蛻去外殼 它不會別的, 它將飄飄然地在你面前扭動。 -卡夫卡    某天早上醒來,他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大蟲!原本平凡的阿倫,生活規律、日復一日,在變成一隻沒有生活機能、毫無貢獻的蟲之後,家人的心態也漸漸從傷心轉變為無感;而他也在這段無可選擇的宅廢柴生活中煎熬不已,最後終於決定帶著僅存的人性,了結這一切⋯ --------------------------------------------------------------------------------------------       這場表演的演員們大部分年紀都比我小,演技也許不夠純熟,偶爾也有觀眾看得出的小差錯,但感覺他們很認真融入於劇中,所有的嘶吼、和痛苦的展現 ( 例如從矮平台上跌落、不願如蟲樣但只能在地上蠕動 ) 都是真真切切的,還沒能輕輕放下就能詮釋一切的時候,用力的肢體動作是最直接能顯現情緒並且傳達給觀眾的方式。我覺得這也許也是導演安排了整齣戲以機械式的肢體動作演出的原因,而同時這樣的演出方式也塑造了這場戲怪異疏離,卻又有無比真實感的風格。   這齣戲是以倒敘的方式開頭,描述了阿倫是怎麼樣被家人最終無感看待,直至死亡;在全戲快要結束的時候,透過把窗戶佈景做左右的置換來改變場景,再快速的以阿倫的角度演出一次變成蟲之後的日子,也帶到了阿倫內心覺得每日工作,但為誰辛苦為誰忙呢(這是我自己的解讀)。我覺得這是一部剛看完還沒什麼感覺,但是重複去想會覺得和社會、和自己、和「人」都有關聯的劇。   人為甚麼存在?這是許多人思索已久,卻仍沒辦法給出確切答案的問題。阿倫為了他人而犧牲自由(辛苦工作),成就的是自我抑或是他人,縱使是為了家人付出,那這樣的付出就該無止盡嗎?家人同時身為受害者也是加害人,恐懼終將冷卻成無感,在他們眼中阿倫從兒...

藝術三節志工日記:0825

圖片
圖片來源:台北藝穗節 官網 節目類別:舞蹈 節目名稱:初生 演出地點: Woolloomooloo Xhibit 演出單位:百香夫人 演出簡介:(節自2016臺北藝穗節官網)    在時間的長河內隨波,在凡塵的眼光中踡伏,我們不斷與自己賽跑,放任那些驕傲的,快樂的,憂愁的,迷失的,漸漸匯流成生活,暮然回首,卻不見燈火闌珊,我們到底從何而來,又要為何而走?    而那一刻我們全都懂了。   卸下防備,褪去鋒芒,回到最初的雪白。 --------------------------------------------------------------------------------------------   這一場是我目前看到的表演中最喜歡的。舞蹈沒有語言,對我來說其實挺難懂的,但同時每個人有很大的空間用不同的視角去詮釋演出。   對我來說這場表演講的不僅僅是初生而已,而是初生後原本自由流動的靈魂,歷經了自我認同的混亂,以及外人對「我」的夢想、想法的訕笑批評後,重生成另一個勇敢的自己,再回歸初生時純粹的模樣。   舞者感覺能收能放,在不同段落的情感轉換也很清楚,傷感時蜷曲緩慢,糾結混亂時節奏、頓點分明,平靜的時候就自在舒適得流動;尤其是在演出尾聲的時候,一位舞者作為演出內容最後的演繹人,邊跳邊流淚完全讓我起雞皮疙瘩啊。而且每次兩小節的連接也接得很順暢,適時搭配的投影和音樂對整場表演很加分,尤其是燈光設計,我覺得燈光超級美啊!看表演到一半覺得像場3D電影(好詭異的形容哈哈哈)燈光把氣氛渲染的很好,也讓演出有一種深深把人吸引住的迷幻感。   最後還有一段唱歌的表演,但加在舞蹈演出中卻不突兀,前方是專注彈吉他演唱的表演者,後方是配合旋律起舞的舞者,而牆上經投影的舞者剪影讓單一不很寬敞的空間有豐富的層次感,對我來說這是一場挺完整的演出,短短三十分鐘的演出,卻像是看了一場情緒千變、情節緊湊但有富有延伸感的長劇。 (雖然我對這場表演評價很好,但也看過別人對此有非常不同的評價,可能我這種門外漢對於表演所在乎的地方是不太一樣的。)

藝術三節志工日記:0824 - 2

圖片
圖片來源: 台北藝穗節 逗點小戲展《零零柒》 臉書活動頁面 節目類別:戲劇 節目名稱:零零柒 演出地點:小藝埕思劇場 演出單位:逗點創意劇團 演出簡介:(節自2016臺北藝穗節官網) 最偉大的情報員詹姆士龐德已經退休,上級找來一群菜鳥接受演技考驗,並將在其中挑選一位007的接班人。 誰會是最適合的人選? 演出劇目:(每一場次演出5至6齣戲) 01《旅程》  02《釣魚 Island》  03《大腳公主艾莉朵》  04《戀愛歷程》  05《氣球》  06《迷走-神經》  07《什麼啊,小紅帽說她不是小紅帽!》  08《愛後感傷》 --------------------------------------------------------------------------------------------   後繼無力小日記。   有點後悔沒有拍一下思劇場的場地,思劇場在大稻程一棟百年街屋的三樓,一進去可以看到挑高的空間有一整面的書牆,然後劇場也加入了類似閣樓感的夾層,我覺得是很舒適美麗的劇場!不過缺點是空間小,很難以走動。   這場演出分為五段相互獨立的小節,逗點劇團在藝穗節的演出似乎比較偏向於給新進人員一個自由創作的空間,所以上半場前四段的演出感覺上比較生澀,然後可能因為是短劇集結的關係,內容淺顯。下半場只有一段演出,名為釣魚,是劇團演員之前參加同黨劇團「24小時40人創作」活動時的作品,當時獲得好評所以再次搬上此次的舞台,演出者的層次明顯得比較具有張力,也不會有尷尬的停頓感。兩位女演員分別為台灣人及日本人,不難看出這齣戲隱隱暗示了釣魚臺之於臺日關係的處境,兩位演員在島上的爭吵挺有趣的。   覺得自己做志工已經進入到有一點麻痺的狀態,習慣自己總還是把自己放在沒有控制能力的區塊,也拉拔不了自己,每次說謝謝都語帶歉意不知為何。   還有做志工時,和誰都有話聊,但每次都是短暫一兩小時的認識,後來幾乎沒有相遇的機會。疲乏於這樣快速輪轉的關係,因為自己本來就不喜歡過於浮動的變化。雖說同時也知道自己本來就不是那種會主動想維繫關係、延長關係的人,多數時候都是出於擔心他人在...

藝術三節志工日記:0824 - 1

圖片
圖片來源:台北藝穗節 官網 節目類別:戲劇 節目名稱:誠徵朋友 演出地點:微遠虎山 演出單位:丹作工作室 演出簡介:(節自2016臺北藝穗節官網)    「交友密技大公開:網路紅人Frank Lol教你完美社交技巧、36種擄獲人心之術!」   這是一場教你如何交友的座談會,荒唐怪誕,卻揭露了現代人看似相濡以沫,實為冷漠疏離的荒謬關係。   你/妳/祢,真的有朋友嗎? --------------------------------------------------------------------------------------------   雖說地點是上次去過的微遠虎山,但還是滿頭大汗得迷路了一會兒。   劇中主要的角色有兩個,一位是終日繭居在家,不敢與人互動,唯一對話窗口是房間裡的小壁虎的人;一位是跑遍各個派對,和誰都好,乍看有許多朋友的人。另外很特別的角色是還有一隻像浪子四處飄蕩,被通緝的蟑螂;還有有著搖滾夢,卻擔心自己離開會讓房間裡的男孩沒有傾聽對象的壁虎。   在人的方面談了很多現代友誼的觀點,用同樣形式的對話能交到形形色色的朋友,八顆牙齒的笑容、制式的話題切入點,就能成為萬人迷,但是我就是害怕啊,害怕和人的眼神交流、肢體接觸,我一定得成為萬人迷嗎?就當我自己就好,只有自己懂得受過的傷。又或是在網路世界裡嘗試誠徵朋友,雖然多是非真心的接觸,但也能有出其不意相識的可能性。   而在昆蟲的方面則是擬人化的提示了現代多數人的眼界只落在事情的結果,錯了就是錯了,你曾是眾矢之的,就永遠是存在在惡的一方,做了什麼都有著不純的動機。不是一場充滿深意、需要花費很多心思思考的戲劇,比較像是總結自己的想法,再加入趣味的元素完成的小品。

藝術三節志工日記:0822

圖片
圖片來源:台北藝穗節 官網 節目類別:戲劇 節目名稱:一個國王的兒子 演出地點:牯嶺街小劇場一樓實驗劇場 演出單位:李東霖 演出簡介:(節自2016臺北藝穗節官網)    你們也許會抱著來看莎劇的心態來看戲。但我像是個小孩子,我認為的莎劇是奇形怪狀,大人們根本不了解我在做什麼,隨著我一件一件的衣服穿上去,我也逐漸的長大,不得不說一些大人聽得懂的話。我生氣,我無奈。但這是你們想看的,於是我給你們想看的。 --------------------------------------------------------------------------------------------   這場表演全長才半個小時,從小王子畫的蟒蛇吞象兩幅畫作開端,大人曲解了小孩的想像,沒有人願意了解六歲孩子的內心世界,所以孩子的世界開始起了變化。   一開始演出者只穿著尿布,象徵六歲的孩子尚單純無邪的狀態,但漸漸的,自己的想像被誤解,憤怒不解的孩子只能把自由的幻想保留在心裡,表面上去迎合大人想看的,不管是語言、姿態或是行為。演出者開始用紅色蠟筆在身體上塗抹,不過動作非常歇斯底里,而且演出者的臉部表情看起來是痛苦糾結的。(我在網路上看到別人的評論,將這看待成社會化的過程,其實是看到這個評論才豁然開朗演出的意涵)接著拿起了一塊肥皂朝上面吐了一口口水,開始在身上使力的摩擦(沒有水看起來超痛的啊)然後在巧拼上跳躍,戳破懸掛的水球,用水洗去身上的蠟筆痕跡。之後脫去身上僅有的遮掩物-尿布,開始穿上了長褲、襯衫、鞋襪,成為了完成社會化的成人,扛起了劇場中的單人沙發,開始要負擔起社會化帶來的責任。   期間還有一些哈姆雷特的劇情獨白,可是我對這實在不了解,看完查了一下才有點概念。有一段是奧菲莉亞溺斃前的送花瘋語,演出者把巧拼作為花,因為我坐在第一排看劇,所以他就爬到我面前雙手遞巧拼給我,要我收下這些象徵花朵的巧拼,他雙眼直勾勾看著我離我才二十公分吧,而且我一開始不知道到底該不該接,接了以後他還盯著我幾秒不放手,害我超級緊張啊,之後就是接連把好多片巧拼丟給我。   今天的演出一直嚇到我,不論是踩破氣球、戳破水球,還是超級近距離看演出者對眼、演出者突如其來的瘋癲演出。整場演出是只有一人的獨角戲,覺得演出者很厲害,扮演完六歲小...

展覽:東京 21_21 DESIGN SIGHT 單位展 / 松山文創園區

圖片
圖片來源:啟藝文創 官網   這場展覽一目瞭然主題就是「單位」,看到單位我直覺想到的就是長度、重量,不過透過單位展,可以用非常多元的觀點去看待單位兩字,除了常用的公分、公斤,展覽中可以看到一些不常見的度量單位,而除了標準度量衡中存在的單位,生活中自己所能想到的物品(甚至事件、行為)也都可以成為個人見解中獨特的單位。   日常生活中充滿了以各種單位計量的數字,那要怎麼把它轉換為具體的想像呢?透過單位展集結將近三十位日本藝術家與設計團隊,把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單位」化為物體、影像等,不再是物理課本中死板板的講述,而是躍然於眼前生動、直覺的理解。 售票亭   一進入展場可以拿一條長長的量尺,上面有許多換算單位,我覺得是挺實用的工具。一開始先介紹了一下21_21 DESIGN SIGHT在東京的美術館,用上了各種單位簡介其美術館,當然,也將其化為一種單位延伸和在松山文創園區的展場作連結。另外有一個簡單的「單位的功能」的介紹,結合了日本插畫家Noritake簡潔可愛的插畫,好討喜啊!><   接下來就開始是一些常見單位的具體展現,例如長度、重量 、容積 、熱量等,還有錢 、時間和電腦容量等我認為我平時可能會忽略它也是一種單位的數據;另外, 也透過可互動的裝置,讓民眾可以實際體驗單位的意義。    有一個裝置是用來讓民眾試試能不能精準的計算五秒,多數人都會多或少個零點幾秒,我覺得這也許也代表著每個人的「五秒」是不相同的,雖然仍有國際公定的時間標準,但每個人卻也都有自己對時間的衡量標準。 測量五秒看看吧!   探討「語言的重量」,也是這個展中挺吸引我的一個部分。撇開設計者所設定的重量來說,日常生活裡有些話對我們而言輕如鴻毛,然而有些話卻沉甸甸、讓人無法負荷;語言的重量是加諸在心上的,我們為各種詞彙賦予意義,才使文字有了具體而不可或缺的存在感。   有一個平台是讓人站上去後,經由計算我們在平台上站立了多少時間,換算成在這些時間內電量被全世界消耗了多少?多少珊瑚礁被破壞?我覺得這種單位的連結很有省思性,提起了一些平常比較少去注意領域的問題。   展場也展出了各種物品替代單位(或說事物品即是單位),有許多對單位獨特的見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