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三節志工日記:0828 - 2
節目類別:燈光雕塑裝置暨數位音像表演 節目名稱:墜落建設 演出地點:微遠虎山 演出團隊:緲思視嚼 演出簡介:(節自2016臺北藝穗節官網) 空間中的人、光結構,和聲音的關係 以地震帶來的天災為概念,在6米的結構中創造不存在的空間狀態與不穩定之數位音像體驗。邏輯排列的金屬結構如建物之原型骨架,依附的發光燈條定義結構的虛擬姿態,由中央的音像藝術家驅動。外部投射的光束進一步強(弱)化結構外貌,並媒合不同光質感的可能。 -------------------------------------------------------------------------------------------- 我覺得以科技創造出的燈光裝置要作為一個完整演出的主體,其實是蠻大膽的嘗試。但科技也許能創造出不同於常態的實驗性高的作品,但同時也受限於科技需要各種配備與收訊,有它難以伸展的困境。 因為下雨的關係,搭建近六米高的裝置上的燈光無法做完整的收訊,為了調整裝置,這天七點的演出拖延到八點多才開始,不過八點原訂也是另一場的開始,所以志工只能一直站在戶外驗票、引導足足兩個小時。期間一直擔心觀眾會不會不對演出的延遲買單,雖然當時並沒有發生觀眾要求退票的情形,但後來收票選單、問卷以及看後來的評論,延遲開演仍是影響演出滿意度的重要因素。 因為裝置矗立在戶外場地,整整一個多小時都看著技術人員在架臺上調整線路和檢驗裝置是否完好,想必大大削減了觀眾的期待和驚喜感。演出的確很特別,但因為裝置近在眼前,受到不斷閃爍的燈光影響眼睛其實有點疲勞,在遠方看的效果也許會好一些。 不過現場控制的音樂倒是比較能讓我理解團隊創作的來源,但我從來沒有看這類光影的藝術創作,所以可能真的就沒辦法理解燈光設計的理念吧。 這場志工比較特別的是在前臺站到七點多,突然有三個警察騎車過來關注,說是有民眾報案說,他女兒那麼晚來這種偏僻的地方不知道在幹嘛,隔天還要上班,但又說女兒改名字不太清楚叫什麼。覺得挺怪的。(原本想說這民眾對兒女的控制慾可能有點強,但想想或許有什麼複雜的家庭因素還是別下定論好) 這是藝穗節的終場,等到九月九號臺北藝術節會接續上演。 ...